美機MAQI,電腦縫紉機電路板維修
國內工業縫紉機龍頭,業績有望迎來拐點。
(1)公司專注于縫紉機行業,通過收購實現產業鏈擴張。1994 年11 月,公司前身為飛達縫紉機,陸續收購德國奔馬、邁卡、威比瑪、安徽杰羽、衣科達等不斷延伸產業鏈能力,打造縫制設備智能成套解決方案服務商。
(2)公司營收跟隨行業周期性波動,盈利能力保持穩健。2022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02 億元,同比減少9.12%,主要由于受到俄烏戰爭、全球性高通脹及疫情擾動等負面影響;實現歸母凈利潤4.94 億元,同比增長5.84%,盈利能力保持穩健。隨著宏觀經濟和下游消費恢復,行業需求好轉預計帶動公司營收恢復增長。
(3)公司為家族控股企業,股權集中,股權激勵充分。公司創始人阮積祥與胡彩芳合計持股35.69%,阮福德和阮積明合計持有股份28.67%。員工持股計劃占公司股本的0.75%。
內需拉動行業邊際復蘇,出口仍有結構亮點。
(1)國內消費逐漸恢復,帶動縫制設備β回升。國內縫制設備的下游主要為服裝紡織業,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2022 年越南訂單回流以及國內外需求不確定性給紡服行業帶來一定壓力。22 年四季度以來,下游消費和紡織服裝行業回升態勢已確立,2023 年隨著國內消費景氣度邊際回升,縫制設備國內需求有望復蘇。
(2)縫制設備行業歷經周期性調整后,迎來行業增長拐點。本輪縫制設備下行周期始于2019 年,已持續4 年(除去2021 年行業超預期增長),2023 年有望迎來周期增長拐點。
(3)疫情三年外需高增,23 年看好出口結構性機會。印度、越南、美國是我國縫制機械前三大出口國,公司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南亞、中東、南美等區域的勞動密集型經濟主體。展望2023 年,在RCEP 生效實施的利好作用下,預計“一帶一路”、東盟市場仍將有巨大發展潛力。
傳統業務具備絕對優勢,開啟智聯成套設備第二增長曲線。
(1)行業向寡頭壟斷格局演變,公司市占率不斷提升。杰克2021 年的產量市占率已達到30%,假設未來公司市占率提升至40%-50%,那么對應約120-150 億收入規模,市場空間廣闊。
(2)公司戰略目標清晰,“核心、成長、新興”三大業務組合布局。工業縫紉機核心業務發展穩定,智能化助力單價提升;裁床單價呈下降趨勢,利于國內進一步推廣應用;襯衫及牛仔自動縫制設備毛利率較高,定增募投項目進一步推進設備國產化。
(3)智能轉型加速,定增募投項目打造“智聯成套”第二增長極。縫制機械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公司定增募投項目迎合智能化發展趨勢,項目預計2023年年底建設完成,項目投產后預計新增年均營業收入38.9 億元,新增年均凈利潤3.5 億元。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我們預計2023-2025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65.06 億元、84.39 億元、101.27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25%、29.72%、19.99%;歸母 凈利潤分別為6.25 億元、8.13 億元、10.21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52%、30.10%、25.63%;EPS 分別為1.28 元、1.67 元、2.10 元;按照2023 年6 月5日股價對應PE 分別為15、11、9 倍。受益縫制機械行業復蘇,公司作為國內縫制設備龍頭有望充分受益,公司同時開啟智聯成套設備第二成長極,未來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消費需求恢復或不及預期的風險;經營風險;出口風險及匯率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固定成本逐步提升的風險;臺風等自然災害風險;研究報告使用的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后或更新不及時的風險;行業市場規模測算偏差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