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相依,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共贏——訪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陳占光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新的發展形勢,
我國皮革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2021年以來,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皮革行業經濟運行穩定復蘇,呈現出口和內銷平穩增長、生產持續回升、效益狀況逐步改善的特征。今年上半年,我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完成銷售收入4,781.40億元,同比增長11.03%;利潤總額232.78億元,同比增長10.87%。今年上半年,我國皮革行業出口386.3億美元,同比增長38.3%;進口總額98.2億美元,同比增長59.7%。預計全年有望保持恢復性增長的態勢,但是國際大宗商品漲價,貨物運輸費用暴漲,以及國內外疫情的局部性反彈等帶來的風險仍需警惕。
在“十四五”期間,
中國皮革行業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和方向?
一是產業在積極適應雙循環格局下的數字經濟驅動、綠色發展驅動、科技創新驅動的系統性變化,以及人口、區域和市場的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各方面的資源要素將加速聚集和重組,行業分化更趨明顯;
二是科技支撐產業變革,皮革行業將以柔性化、精細化生產為目標,進一步降低生產制造、流通等環節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和協同能力,加快邁入數字化智造新時代。
三是皮革產品向專業化、個性化、時尚化、品質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安全性和健康性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各個細分領域的產品將會百花齊放,帶給消費者更加人性化的消費體驗。
四是綠色成為行業發展的底色,環保低碳、可持續性將貫穿產業發展始終,并驅動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實現綠色革新。
皮革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縫制設備企業如何協同配合?
陳占光:縫制是皮革制品尤其是軟包、鞋等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勞動力最多的環節,也是設備自動化升級的關鍵環節。以制鞋生產為例,生產過程后半段如幫底裝配環節,自動化流水線配合各類機械臂,已經實現了相對較高的自動化水平,除起始和結束環節需要人工操作外,基本可以實現無人操作。前半段的幫面縫制環節,隨著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電腦羅拉車、電腦花樣機等不斷引入,縫制效率有了較大提升,但相對后半段,未來提升空間還較大。
當前,縫制環節在做好單機設備功能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建議進一步做好縫制環節自動化流水線升級,提升縫制操作的連續性,推動從離散型向流程型邁進。
鞋包類產品時尚屬性強,對供應鏈的響應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少量多樣、快速補貨已經成為基本需求,這對包括縫制等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縫制環節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需要與后續生產的自動化方案以及全流程的自動化方案,乃至企業整體數字化系統融合,避免形成數字化孤島。
聯手開拓
實現產業鏈合作共贏
我們希望皮革行業和縫制行業在新技術新產品方面多進行交流,多向用戶企業進行宣傳推廣,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此前,兩個行業已經建立了技術交流對接活動,對于上下游信息互通,共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希望以后兩個行業企業的對接活動繼續進行,逐步加深,尤其是就某些關鍵產品的工藝、使用與用戶的需求進行密切合作,從而開發出更適合用戶和市場需要的技術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