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零部件分品類詳解(上)
螺釘
螺釘雖小,但少一顆螺釘便無法組裝出一臺縫紉機。就縫紉機螺釘而言,僅是一顆螺釘就要經歷盤元—退火—抽線—冷鐓—搓牙—熱處理—電鍍—選別—包裝—出/入庫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小小螺釘,需要繁雜的工藝才能做好,點點螺釘,也能做出大產值。
寧波華一汽縫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一)是一家專業生產縫紉機螺釘、軸銷、零件等近萬種零配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具有20多年歷史的縫紉機零配件企業,其定位螺釘通過了“浙江制造”的“品”字標認證。目前華一螺釘的市場份額高達50%,華一董事長周明華透露,今年份額還會繼續上漲。這是因為,華一近幾年在螺釘自動化生產方面一直變革創新并且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
首先是設備的引進和改進。華一近年來引進自動開槽、搓絲設備,以及數控、五金自動儀表車等自動化設備,一臺自動儀表車的產量抵得上四五個工人的產量,一臺自動開槽設備抵得上好幾個人工。后來華一又研究單件自動化,像磨床機械臂,一個沒經驗的人比較會量尺子就可以做磨床,如果沒有磨床機械臂,一個學徒工到熟練工至少要半年以上,這也為華一招人的時候提供了便利。這些數控、五金自動化設備的改裝都是耗費大量的時間、財力和物力才達到的,能降低對熟練工的依賴,提高生產效率。
其次是品質的提升。華一為了保證品質,從源頭也就是原材料上開始把控質量,因為品質有保證,材料比較標準,質保書上面寫的內容跟實際材料是一樣的,所以華一可以針對它的實際含碳量做工藝處理,有些小供應商可能價格上有優惠,但是它的含碳量有高有低,這會影響螺釘硬度。采用比較穩定的鋼材,其硬度才能達到華一需要的標準。
三是檢測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特別是檢測設備的引進,因為以前螺釘檢測基本靠手工量,最后看它的牙型角,螺釘的牙有一個偏角,要求是達到 53°~ 57°,通過投影儀放大來檢測,現在為了達到這個標準,采用各種電子設備、多功能量儀來完成,精準度顯著提升。
除了檢測設備的引進,還有檢測制度的完善,包括現在在用的有十幾臺多功能自動檢測儀代替人工檢測,在檢測的時候可以發現不合格的地方,比如說像重機公司的標準比較高,錯誤率要在萬分之三以內,所以華一用自動檢測設備來保證質量。華一還設立了召回制度,達不到檢測標準的,即使產品已經賣出去了也要召回。
螺釘看似簡單,實則比較難做,因為品種多,目前已知品種多達一萬多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統一制作標準,周明華牽頭起草了《縫紉機專用螺釘·軸銷類零件總匯》,這本書目前已經是第三版了,第一版2008年出版,搜集到八千多種螺釘,2012年第二次出版,品種已擴至一萬兩千種,2020年出版第三版,又增加了三千多個品種,目前有一萬五千種,基礎數據全部在這本書里面,是螺釘界的“百科全書”。
螺釘看似普通,但是它對整臺縫紉機的正常運轉起到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螺釘是把兩個工件連在一起,起緊固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華一則是緊固了零件企業和整機企業的合作關系,同樣不可或缺。
組件、部件
零件是組成機械和參加裝配的最基本單元。大部分零件都是預先裝成合件、組件和部件再進入更高階的裝配單元。合件是比零件大一級的裝配單元,由兩個及以上零件組成,是由不可拆卸的連接方法(如鉚、焊、熱壓裝配等)聯接在一起,也有少數零件組合后還需要合并加工,或者以一個基準零件和少數零件組合在一起。組件是一個或幾個合件與若干個零件的組合,而部件是由一個基準件和若干個組件、合件和零件組成。
盡管零件的形狀各式各樣,但大體上可以分為工作部分、安裝部分和連接部分,為了使零件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零件必須要有工作部分,為了與其他零件連接、裝配,還必須要有安裝部分,工作部分與安裝部分又通過連接部分連成一體。零件除了要滿足這三個功能之外,還需要滿足加工、測量、裝配等制造過程所提出的一系列工藝要求,使零件具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
提到縫紉機的組件、部件,不得不說寧波鶴林縫制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鶴林),這家在縫制機械行業做了41年零件的公司,在零件的組合件的質量和產量方面堪稱典范。縫紉機在不斷改進,零部件也需要與時俱進,現在的零件結構都在做改動。
鶴林總經理林斌告訴小編:“做零件本身是一種服務性的工作,顧客的需求永遠是我們最高的要求,組件、部件類的零件會越來越豐富,不再是單一性的,作為一個機器核心零件,整機廠可能會在縫紉機上采用更多具有自己本廠特有的元素,每個整機廠的定位不一樣,這就導致零件有點被動,需要被動研發,根據整機廠的需求來定位和改變,導致研發創新空間不是很大。”
雖然研發創新的空間不大,但是鶴林在零件制造工藝上卻花了巨大的精力來提升質量和產能。組合件相當于異形件,對加工工藝要求更高,傳統的工藝難免達不到標準,自2018年以來,鶴林就在自動化設備改造方面下功夫,特別是2020年,鶴林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林斌表示,鶴林一直致力于讓組合件也能夠走自動化加工道路。因為組合件花樣比較多,自動化程度低一點,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鶴林近年來一直在做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工藝優化,二是自動化設備加工的探索,因為引進的自動化設備不是鶴林自己設計,像機械手、機械臂,需要從工藝上去探索最好的加工方式以達到制作工藝的價值最大化。
從工序次序設計到精益生產,再到綜合性加工模式,現在已經漸漸有了鶴林式的方法,林斌說“原先是各個點的一些嘗試,現在積累了這些方面的經驗能夠做更多面的推廣,對設備進行整批性的改造和推廣”。鶴林還對整個車間的空間布局進行調整,提高空間利用率,包括設備擺放的密度,員工操作空間便利性,這些布局好之后,鶴林引進了AGV小車運送物料。目前鶴林已經能做到用機械手結合加工中心進行生產,有些甚至能夠做到單機自動化——自動送料、自動取料、自動補缺,還有一些多機組合成多機自動化,鶴林現在正在嘗試6到7臺機器的整合。
對于零件的精加工,林斌指出,精加工是需要強化突破的地方,就是熱處理以后的加工,在光潔度、平行度等方面的要求,像曲折類的零件需要一些尺寸的要求,有些組件是硬性接觸,還有些組件是軟性接觸,不同的組合件還需要有不同的標準來符合使用要求。零件的機械加工、表面處理、精加工、組裝、裝配,每一個環節都有它自己的要求,也有其檢測標準,每一道工序之后都有檢測。過程檢驗、過程管控,根據零件相關的一些技術標準來檢驗,形狀越復雜,需要檢測的手段和方法又各不相同,需要依靠專業的儀器去檢測,比如說拋物的輪廓,以前最早是用投影的方式,現在都是用電腦儀表的自動擋去檢測,一個產品一個尺寸,再形成一個記錄。
組合件屬于定制類的零件,現在的縫紉機整機廠都希望自己的產品區別于同行,所以比較難以將一種零件做成大規模的市場占有率。林斌表示,把客戶所需要的零件做精做好,這是鶴林重中之重的工作,鶴林會在這個基礎上走定制路線和自我創新,走出差異化道路。
送布牙
送布牙由兩排或三排牙齒組成,送布牙之間設有缺口,中排牙齒中斷,這個缺口的作用是,在送布牙移動布料過程中,使挑線桿在這個時候能夠收緊縫線。送布牙的工作過程是當機針退出縫料后,送布牙上升到露出針板,露出高度在0.75 ~1.2mm之間,然后做向前運動,與壓腳一起共同將縫料夾送到針距需要位置,然后下降到原來位置,與此同時機針向下運動,完成這一針的縫制。兩排牙齒的送布牙適合縫邊線縫,三排牙齒適合能自如地移動一定厚度的縫料。
送布牙一般來說都是用金屬制成,根據牙齒的寬度可分為:
(1)細牙,牙齒寬度為1.15mm;
(2)標準,牙齒寬度為1.5mm;
(3)粗牙,牙齒寬度為1.8mm。
(送布方式▲)
因為送布牙頂面有鋸齒,縫料上面有壓腳壓住縫料,壓腳的底面非常光滑,因此縫料需被送布牙咬住送到要求距離,然后下降離開針板表面和縫料脫離,返回到原來位置。機針與送布牙之間運動的配合是機針針尖下降接近到針板平面時或機針針眼下降到接近針板平面時,送布牙齒間應該下降到和針板平面相平的位置,此時一次送料結束。
送布牙有效的工作時間內一定要保證線圈收縮完畢后才能送料,如送料太快就會給收線帶來阻礙,此時可能發生斷線情況;機針還未退出縫料不能送料,機針刺入縫料之前送料必須停止;送布牙的工作是由送布牙的一個前、后運動和一個上、下運動的復合運動,在壓腳和針板的配合下進行送料。
縫紉機是一臺精密機器,每一個零件,不論大小,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位置和作用。送布牙就是縫紉機不可或缺的“小”零件。
寧波北侖金鴿縫制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鴿)是專業生產各種縫紉機送布牙的零件企業,在細分領域做精做專,據金鴿總經理虞和平介紹,目前金鴿生產的送布牙市場占有率高達80%。送布牙的單價雖然較低,但生產過程繁瑣,從原料入廠到產品成型,中間要經歷十幾道工序。
金鴿所用的原材料鋼材是特殊型材,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價格上漲,但相對于 2018年還在可控范圍內。型材很長,約有七八米,外形與尺寸基本上余量不多,一個個切下來,精度要靠設備保障,牙尖上面有一個平面,有大有小,分布不均勻會影響縫制性能;平面太大,不鋒利送布跑不動,過于鋒利又會把布劃傷 ,牙界面大小要一致,精確到0.2mm,這是比較核心的部分。牙齒精度要求高,需要用銑刀銑出來,比如20個牙齒,用21把銑刀,每把銑刀尺寸大小一樣,然后拼起來,常規的銑刀做幾百個產品就不行了,加之鋼材比較硬,需要用核心銑刀才能做好,送布牙作為通用件,也是易損件,但虞和平說即使是易損件,也要做到質量夠好,延長其使用時間。
虞和平向小編介紹:“送布牙越寬摩擦力越大,能夠傳送的面料越厚重。還可以通過改變送布牙齒的列數來增加送布力量。普通的平縫機送布牙齒多為2~3列,而針對厚重面料或者皮革面料的縫制設備,有的送布牙齒可以增加到5~6列。送布牙列數越少、越窄,送布力量越小,適合薄料,可以適應較小的轉彎半徑;送布牙列數越多、越寬,則送布力量越大,縫制穩定,適合直線縫制和轉彎半徑大的曲線縫制。”
金鴿在堅持用心做每一道工序的同時,也在尋求應變之道,希望通過設備自動化的方式降低用工成本,并切實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產品外形的美觀性以及設備精度的高標準。虞和平說,現在客戶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在公差、外型、毛刺等方面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具體。現在,金鴿通過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一道工序需要10臺設備,操作工由原來所需的5~6人減少至1~2人,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送布牙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產品品質也有了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