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耀:勇往直前,造好旋梭
◆ ◆ ◆
寧波市鄞州勇耀縫制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勇耀)廠房面積20000平方米,員工200余名,年產縫紉機旋梭200萬個、梭芯套120萬個,產品涵蓋上百個型號,適用于各大縫紉機品牌的主流型號,是國產縫紉機旋梭的領導品牌之一。
1987年,年僅16歲的汪小勇進入寧波一家擺梭廠當模具工。3年后,汪小勇參與了寧波第一家旋梭廠的籌辦工作。1991年,汪小勇創立了勇耀的前身——鄞縣求精五金廠,開始代加工機械零件,1995年開始投產縫紉機梭芯套,1999年開始正式生產旋梭。22年來,汪小勇和他所領導的勇耀,只專注一件事情:制造縫紉機旋梭。
目前在縫紉機旋梭制造領域,國際頂尖品牌屬于自意大利和日本少數幾家企業,國產旋梭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寧波和揚州,總量近20家。這一數字在10年前約為30家。也就是說,十年間,中國的縫紉機旋梭生產企業減少了10家左右。汪小勇預計,未來,旋梭生產企業的數量將持續減少。原因是“在市場競爭中自然淘汰”。“旋梭生產企業屬于重資產、重勞力型企業,成本的持續上漲是大勢所趨。”汪小勇說道。因此,他斷定未來旋梭生產的行業門檻會不斷提高,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從生產企業數量的變化可見旋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而如日中天的勇耀卻漸入佳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勇耀旋梭2020年的產銷量逆勢增長了15%。那么,勇耀憑什么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且發展得越來越好?勇耀究竟有什么競爭優勢?面對本刊記者的疑問,汪小勇自信地回答道:“質量和服務。”
旋梭是縫紉機的一個極其關鍵的零部件,其制造難度很高。勇耀旋梭的高質量首先來自其采用了先進的MIM生產技術(工藝)。
金屬注射成形(簡稱MIM)是將粉末冶金和塑料成形工藝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金屬零件制造技術,是當今大批量制造小型復雜精密金屬零件方面的主流生產工藝。金屬部件的幾何結構越復雜,生產難度就越高。MIM技術打破了傳統界限,大大降低了復雜金屬件的生產難度。它讓金屬工件的結構設計擁有與塑料注塑時一樣的自由空間,同時還可以毫不受限地發揮金屬材料的堅固性和耐磨性。采用MIM生產技術,大大提高了勇耀旋梭的縫紉性能。其次,勇耀旋梭采用無庫存式生產,能大幅度縮短生產周期,緩解半成品長時間庫存造成的一系列質量問題。
無庫存式生產也稱為“豐田式生產”,能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并通過及時有效的管理,不讓有質量問題的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
再次,勇耀旋梭采用的DLC涂層A級鍍膜工藝(俗稱勇耀?黑金剛)經過不斷的完善、提升,該工藝已經非常成熟。
DLC工藝確保了勇耀旋梭的耐磨性能,勇耀?黑金剛得到了各大整機廠家和廣大用戶、機修師傅的高度評價。
此外,勇耀旋梭采用了一件流的精益生產模式,這也是勇耀旋梭高質量的有力保障。
20多年專注縫紉機旋梭制造使勇耀在旋梭生產方面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豐富的生產經驗,突破了諸多旋梭生產技術(工藝),迄今累計獲得26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性專利21項。
勇耀部分專利技術一覽表
雖然已經在縫紉機旋梭制造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謙虛的汪小勇卻總是說勇耀還沒有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汪小勇指出,目前國產旋梭在品質和價位上與國際頂尖品牌仍有較大的差距。未來,勇耀將致力于繼續做好縫紉機旋梭,為有特殊需求的客戶做產品個性化開發和制造。“我們將通過制作方式的轉型和有效的管理,達成產品各項性能、使用要求的不斷提升,竭盡所能,力爭不斷縮短國產旋梭與國際頂尖品牌之間的差距,力爭成為全球一流的縫紉機旋梭類生產企業!”汪小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