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疫情在前罷工在后,在緬中資企業舉步維艱
據報道,2月1日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國家總統吳溫敏、國務資政杜昂山素季等政府成員遭抓捕扣押。大批民眾上街游行表示抗議,開啟“公民不服從運動”。在內比都、仰光、曼德勒、實皆等大城市,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各行各業陸續組織罷工,以和平方式展開示威游行。22日罷工活動集中爆發,多個城市交通陷入癱瘓。
歐盟各國外長21日同意對緬甸軍方實施制裁,但表示不會限制與緬甸的貿易聯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如果對緬進行貿易限制,該國上千名紡織工人將失去工作,而且此舉不會影響緬軍利益。
據統計,目前在緬甸的6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有300多家是中資企業,用工約30多萬緬甸本地人,此次罷工事件,對中資企業影響很大。
緬甸世界投資公司董事鄭必達U Thaw Khaing告訴全球紡織網記者,目前在緬紡企最擔心是:可能的制裁導致的GSP普惠制優惠政策取消;工人罷工無法按時完成訂單;海關及物流異常導致物料無法入關,成品無法出運;銀行關門暫停提款,導致員工工資及工廠運營開支無法維持;萬一活動升級發生無法預測的群體事件導致的損失。
據U Thaw Khaing透露,目前已有客人要求訂單轉移,同時9月份以后訂單已經在安排轉移回中國或其他可以承接的國家。
據悉,目前不少規模較大的在緬中資企業開始用班車接送當地員工上下班。而一些規模較小的中資企業,因疫情期間本來就不穩定的訂單量,加上日趨降低的出勤率,很多工廠撐不住,只能關門。
隨著罷工活動的持續,在緬中資企業的經濟損失恐將繼續擴大。因海關工作基本停滯,不論成品出口還是原材料進口,都“堵”在了清關的環節,積壓的貨物普遍延遲一周能入關,但報稅成了難題,因為“如果交稅就是為軍政府納稅”。
去年疫情發生后,緬甸不少中資企業本就舉步維艱,今年又趕上時局動蕩,讓很多投資者感到擔憂。眼下,在緬中資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緬甸世界投資公司董事鄭必達U Thaw Khaing給出了如下建議:
一、不信謠不傳謠,盡量安撫工人,尊重工人合理要求,避免與其發生沖突;
二、環境越艱難,越是要保持鎮定、維持信心;
三、企業要做好必要的防火、防盜等防范工作,商定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預案;
四、企業要根據自身狀況、客戶國別及訂單性質做好訂單分流計劃及處置預案;
五、尚未投資到緬甸的投資者,建議暫緩投資計劃,根據緬甸國內政治經濟局勢發展再做定奪。當然,U Thaw Khaing對緬甸的發展前景仍然持樂觀態度。
六、同使館及商協會等組織保持聯系,獲取可靠的信息,以及在緊急狀況下得到必要的救助。關鍵字: 緬甸 疫情 罷工 中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