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近期紡織市場爆單最理性的分析!
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而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感恩節、圣誕節銷售季節供貨不受沖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更有工廠的營業額暴漲5倍。
據浙江紹興、杭州、嘉興部分紡紗企業反映,8月份后市場開始好轉,9月及10月初銷售順暢,特別是近期銷售火爆,供不應求。
從內需方面看,市場景氣度上升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疫情的影響逐漸趨近于無,市場流動性、消費水平基本恢復。
二、十一黃金周的消費情況讓服裝行業對雙十一的信心恢復,積極備貨。
三、臨近冬季,是紡織制造的傳統旺季,今年冷冬的預測使得對冬裝銷售看好;同時“促進消費月”活動進一步釋放了消費需求。
四、開年以來,整個產業鏈的生產企業和中間商都在努力地消庫存,基本上采用隨用隨買的策略,整個產業鏈缺貨。
從外部原因看,最近印度等國家的疫情遲遲得不到緩解,因此不少訂單回流到國內,帶來了紡織服裝行業的訂單回暖。
綜合以上因素,在產業鏈整體缺貨的情況下,需求集中出現,造成短期的市場需求旺盛。
面對印度紡織訂單大量轉入中國的情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疫情對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
李興乾指出,作為消費者,面對多樣化市場供給,采購時都會貨比三家,挑選質優價廉又可靠的商家和產品,國際貿易也是如此??鐕驹谌蚍秶鷥日{整訂單生產、國際采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中國也有一些行業和地方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市場生產。
李興乾表示,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率先實現復工復產,有力保障了國際市場供給,支撐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我們始終堅持與世界各國互利互惠合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將盡己所能為推動世界經濟貿易早日重現繁榮作出更多貢獻。
“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產的,沒想到ZARA會來,以前不敢想,從沒見過這么多訂單?!?br />
“作為一家以內貿為主的商家,上一次我們接觸到印度的訂單,還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河北高陽榮天紡織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王歡表示,9月以來其外貿訂單暴增,做工廠20年的他還沒有遇到過這么火爆的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其訂單增長最多的是內貿批發平臺1688,“1688上一個月,毛巾訂單達到200萬條,很多最后都到了印度?!?br />
9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也有部分接單的工廠開始在中國直接采購。中國的紡織廠長們開始頻頻在內貿平臺上接到多個來自印度的訂單。
浙江金華的家紡工廠橫崗家紡更是在1688這一內貿批發平臺上接到了國際品牌ZARA的訂單——幾十萬條桌布,這占到今年以來該公司總產量的60%,接單后其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暴漲了5倍。
“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產的,沒想到ZARA會來,以前不敢想,從沒見過這么多訂單?!睓M崗家紡總經理舒介武說。
上述家紡工廠負責人均表示,為保障完成印度訂單,已新開了生產線,擴充兩至數倍的員工,每天加班加點連夜生產。
隨著紡織服裝行業整體回暖,市場需求趨于旺盛,棉花、滌綸、粘膠等原料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一波強勁走勢。
國內棉花現貨3128B報價近15000元,棉價漲幅超1000元/噸,滌綸短纖價格漲幅大幅上升。
粘膠短纖工廠價格堅挺,普遍高位成交,超簽訂單較多,下游拿貨熱情較高,紗線訂單轉好,對原料消耗較快,后市粘膠短纖價格預計仍有上漲空間。中端粘膠短纖報價10000-10200元/噸、高端粘膠短纖報價10500-10600元/噸。
受期貨漲勢影響,江浙滌綸短纖廠家報價再次普遍上漲,1.4D主流報價6000-6200元/噸左右,商談區間5900-6100元/噸左右,實單商談,廠家多數欠貨,滌綸紗廠家高價跟進略顯滯緩。
盡管目前紡織行業出口表現極佳,但對于一些回流訂單,紡織服裝業內普遍判斷是“應急訂單”。
“我認為此類訂單更多還是應急之舉。轉移速度快,說明此類訂單通貨性質更強,買家更看重價格、加工速度等因素?!敝行沤ㄍ镀谪涋r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
其他多家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由于在勞動力成本上不占優勢,這些訂單很難在國內久留。
紡織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于人工成本的敏感度非常高,近幾年,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提升,不少品牌都將工廠搬遷至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一旦印度國內生產能力恢復,國內生產成本優勢降低,訂單能否長期留在國內還需進一步觀察。這些紡織品訂單要想再轉移回來沒那么容易。
有業界專家指出,如果我國要想持續保持紡織服裝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那么產業鏈升級成為最主要的方向。
階段性訂單的激增,促使了節后市場開工率明顯回升。據調研,目前江浙地區織機開機率在9成左右,其中噴水織機開機率在8-9成、經編開機率在9-10成、圓機開機率也上升至8成左右。
隨著原料、棉紗、坯布、面料等暴漲,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嚴峻考驗,8/9月份接到的紡織品、服裝出口訂單因生產成本大幅增長很可能無法執行;另一方面一些外貿公司接到出口歐美、東盟等國家訂單找不到供貨商、生產廠家代加工,目前又出現“訂單雖多,但能接下來的少”的情況。
上海、杭州等地幾家外貿公司反映,10月份進入羽絨服、中厚褲類產銷旺季,但由于一些沿海地區羽絨服等生產廠家加價40%-50%,而且必須預付款甚至全款,貿易商很難找到“供貨質量好,價格又便宜”的代加工企業。
“有單很難發出去”的情況導致外貿企業非常被動,因為生產商報價天天上漲,很多外貿企業對報價偏低,利潤不高的出口單大多采取放棄。
一旦確定合同,就需要立馬安排采購人員四處聯系生產廠家,盡快盡明確的簽訂加工合同,也擔心被其它企業“撬行”,或者碰到加工方單方面的提價要求。
另外,由于擔心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外向型貿易企業接單也趨于謹慎。原料、紗線、面料等報價暴漲對整個終端消費市場的影響正逐漸體現,很多人擔心短暫的“蜜月”期后,形勢或急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