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亮:有點“傻氣”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多數企業選擇裁員降薪、以穩為主,一心只求能夠生存下去。但被冠以“傻帽”之名的企業卻選擇向外撒錢,大筆投入到不知何時才能獲得回報的先進設備上來。
臺州市精亮縫制設備廠(以下簡稱:精亮),就是這么一家“傻”縫企。成功說起來復雜,其實如果將所有的干擾項都去除,模型很簡單,那就是:先上路,然后走下去,最后到達終點。
而被叫做“傻子”的特質,最容易實現這一過程。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太傻了、太癡了,恰恰是因為太聰明了,太懂得權衡利弊了。
這就像股市里炒短線的,看到形勢不對,立馬就跑,無法堅持價值投資,很難捉到大牛股,而只有像巴菲特那樣運用“滾雪球”的復利理論,做長線,才能取得巨大成功。
初見精亮的總經理陳葉法,藍色工作服,皮膚黝黑,滿眼的真誠、實在,談吐間的價值投資邏輯時時透出一股“傻里傻氣”的堅持。
不知從何時起,精亮開始在生產設備的投入上情有獨鐘,并將這股“傻氣”發揮得淋漓盡致。
據了解,2017年精亮用于設備改造升級的資金達500萬元,2018年投入200萬元購置數臺電腦數控車床,2019年專門從意大利進口了一臺高端產品檢測設備,2020年疫情期間的上半年,已經購入六臺高端數控走心機,花費300萬元。
陳葉法說:“2020年,雖然疫情的爆發讓精亮公司受到了影響,但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冷靜思考和應對。大多數企業在疫情時期都會首先選擇保存實力,但對于精亮而言,提升實力、練好內功才是最重要的。我和我的團隊參觀日本的企業工藝流程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們發現日本的企業全部都是用自動化設備生產,自動化的程度極高。參觀日本企業后,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或許很多人會說精亮傻,明明疫情已經影響了銷量,居然還舍命投錢到設備的改進上。陳葉法卻不在乎,他說道:“我妻子也經常說我傻,把錢都砸到了設備上,到現在都沒有買房。但是我覺得這是做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沒有投入,又哪有收獲呢,把精亮的產品質量做到行業最好是我最大的追求。我喜歡、珍惜并且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如果這就是傻的話,那我可能還會一直傻下去。”
而被叫做“傻子”的特質,最容易實現這一過程。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太傻了、太癡了,恰恰是因為太聰明了,太懂得權衡利弊了。
這就像股市里炒短線的,看到形勢不對,立馬就跑,無法堅持價值投資,很難捉到大牛股,而只有像巴菲特那樣運用“滾雪球”的復利理論,做長線,才能取得巨大成功。
一、情有獨鐘投入生產設備
初見精亮的總經理陳葉法,藍色工作服,皮膚黝黑,滿眼的真誠、實在,談吐間的價值投資邏輯時時透出一股“傻里傻氣”的堅持。
精亮總經理陳葉法?
不知從何時起,精亮開始在生產設備的投入上情有獨鐘,并將這股“傻氣”發揮得淋漓盡致。
據了解,2017年精亮用于設備改造升級的資金達500萬元,2018年投入200萬元購置數臺電腦數控車床,2019年專門從意大利進口了一臺高端產品檢測設備,2020年疫情期間的上半年,已經購入六臺高端數控走心機,花費300萬元。
陳葉法說:“2020年,雖然疫情的爆發讓精亮公司受到了影響,但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冷靜思考和應對。大多數企業在疫情時期都會首先選擇保存實力,但對于精亮而言,提升實力、練好內功才是最重要的。我和我的團隊參觀日本的企業工藝流程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們發現日本的企業全部都是用自動化設備生產,自動化的程度極高。參觀日本企業后,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在設備的投入上,陳葉法不是一味地購入,而是對生產工藝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解讀。他對小編:“隨著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員工工資等各項成本的上漲,2016年以來,精亮零配件的整體成本上漲了15%左右,而產品價格整體才上漲了10%左右。如此一來,利潤空間縮小,利潤率下降,公司效益受到影響。在競爭激烈的縫配行業,沒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很難擁有立足之地。設備的投入如果只顧眼前,購置一臺或者兩臺,并不會對公司起到明顯的效用,因此,今年我們計劃投入五六百萬元購置20臺高端數控走心機。當然,設備投入后短時期內不能收回成本,但精亮愿意花時間和耐心去等待。”
二、走心投入 產值增加
雖然目前只有六臺高端數控走心機投入應用,但投產后的效果卻是可觀的。陳葉法說:“原來1個員工只能操作1臺設備,現在1個人可以操作4臺設備,而且單臺設備的產量比原來高出3倍,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精亮的主打產品——曲軸,產量占到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疫情期間雖然產量下滑,但在全行業約4萬套包縫機曲軸的銷量里,精亮的銷量占到了約3萬套。我們在設備上大量的投入不只是為了提高產量,更多的是為了提高質量。為了更準確地把控質量,精亮專門從意大利進口一臺檢測設備,檢測產品精度達到0.0003mm。精亮的目標不僅要把產量做到行業第一,而且要把質量做到行業第一。”
“精亮在設備的投入上從來不手軟,除了想把我們產品的質量做好,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先進的設備可以提高精亮公司的人均產值。眾所周知,縫配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單純依靠人工,人均產值的提升是有難度的。只有通過高端的制造設備,才能提高生產率,減少人工成本,從而增加人均產值。目前,行業里人均產值是20萬元左右,我們未來5年的規劃目標是人均產值突破80萬元。3m的原料通過高端數控走心機可以直接變成曲軸成品,并且精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規劃是讓精亮的產值每年增加10%。”陳葉法告訴小編。
三、獨樹一幟的管理模式
“質量的提升除了依靠工藝設備的改進,還要依賴于員工的行為習慣。”這是陳葉法經營精亮多年后自己的感悟。他說:“曲軸有1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員工嚴格把控,目前,精亮每月的產品合格率在99.5%~99.6%。不僅在生產工藝上培養員工做質檢、巡檢記錄的習慣,我們精亮還形成了自己的快樂文化,培養員工擁有享受工作的習慣。”
為了更好地管理精亮,使這家民營企業逐漸轉向現代化企業,陳葉法積極學習,善于思考,并熱愛中國文化史。精亮自從開始積分制管理后,成效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
他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積分制相結合形成適合公司發展的管理模式,積分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尤其是積分制中每月不同主題的快樂會議,更是精亮人自己的舞臺、自己的星光大道!
“去年精亮20周年晚會上的主持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員工,辦得非常圓滿和成功。”陳葉法提到快樂會議,高興得合不攏嘴。他還表示 :“快樂會議為員工枯燥的工作添加了很多快樂的元素,讓員工快樂地工作,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們一直倡導快樂生活、快樂工作。在這樣的氛圍里工作,員工凝聚力強,幸福度高。除此之外,精亮招工制度實行‘內部推薦制’,由老員工介紹新員工并給老員工一定的積分獎勵,因此員工隊伍相對穩定。”
或許很多人會說精亮傻,明明疫情已經影響了銷量,居然還舍命投錢到設備的改進上。陳葉法卻不在乎,他說道:“我妻子也經常說我傻,把錢都砸到了設備上,到現在都沒有買房。但是我覺得這是做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沒有投入,又哪有收獲呢,把精亮的產品質量做到行業最好是我最大的追求。我喜歡、珍惜并且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如果這就是傻的話,那我可能還會一直傻下去。”